翁修恭 牧師 故人略歷
2017年 9月8日 濟南教會 林良信
民國十六年(1927年)三月五日,翁修恭牧師生於日據時期的台灣彰化縣。父親翁頂,字天民(意思是天國的國民),母親莊樟。家中六男六女,翁牧師居長。翁頂老先生是傳奇性的人物。少時家貧,父親早逝,老先生輟學業農,歷經百般艱難建立家業。廿四歲信主,熱心信仰,先後任溪湖及萬豐教會長老。後來,經呂春長牧師安排擔任門諾會台中西屯教會囑託傳道八年。在門諾會大雅教會,及台中和平教會牧會,六十七歲(1971年)退休。翁頂老先生「公學校」畢業後工作養家,雖然學歷僅於「公學校」;但是,他一生認真吸收新知識,積極上進,洞曉人情事故,長於企劃經營,勝過大學畢業生。翁牧師繼承父親溫良恭謙的美好資質,說是翁頂傳道的縮影也不為過。翁頂傳道2005年四月一日安息,得年百歲(1905年生)。翁頂傳道自撰「經歷回憶錄」一冊,饒富歷史價值,值得後人一讀。
1945年二戰結束,翁牧師自「彰化商業學校」(「彰化商業職業學校」前身)畢業,就職彰化稅捐稽征處。稽征處的薪水是翁家困難家計的一大幫助;然而,翁牧師認為稽征處的工作環境有違信仰,考慮辭職就讀南神。翁頂傳道毅然放棄翁牧師的優厚收入,繼續忍受匱乏,支持翁牧師上進。1948年翁牧師入學南神,第一年半工半讀,第二年南神免收學費,再者,得到高金聲牧師等有志的資助,加上翁頂傳道飼養的豬隻發育順利,賣到前所未有的好價錢。1952年翁牧師畢業,擔任台南縣仁德鄉後壁厝教會傳道,同年豬價一落千丈。1956年在潮州教會封牧。當時,黃彰輝牧師為翁牧師安排留學英國的獎學金,辦理簽證時發現罹患肺結核。之前,肺結核被視為絕症,二戰後,特效藥甫問世,昂貴缺貨,翁牧師衹能夠靜躺等候上帝的醫治。稍後病情獲得緩解,遂於1956年6月15日與潘富美女士結婚。隨後,翁牧師先後在潮州,埔里療養。師母陪伴牧師走過人生的谷底,奠定夫婦一生同心服事上帝的根基。翁牧師的謙和,仁慈,憐憫的美德,及給人如沐春風的感受源自於翁牧師所經歷的這一段艱難。上帝藉著艱難塑造了翁牧師伉儷的信仰。1965年在台中三一教會牧會。1966年前往英國劍橋韋斯敏斯德學院(Westminster College) 進修兩年。1968年轉往美國,1969年獲得紐約協和神學院(Union Seminary) 神學碩士。1969年自美返台途中繞道日本,安排老父到日本會合,陪伴老父在日本各地拜會,講道,觀光廿四天。同年返台,在南神執教(副教授) 迄1973年,計4年。翁頂傳道在自傳詳細記錄遊日點滴,顯然老父心感翁牧師的孝心。
1973年翁牧師應濟南教會之聘,擔任第八任牧師迄1994年九月底,計二十一年。1995年七月底翁牧師結束南神兩年代院長的職務,因濟南當時尚未聘得牧師,乃敦聘翁牧師為「暫代牧師」兩年,迄1997年三月16日。翁牧師在濟南牧會期間適逢台灣經濟開始起飛,在黨外活動興起,中美斷交,退出聯合國,迄解嚴的大變動之下,濟南也進入多元化的形態,老中青不同年齡層的團契活動蓬勃發展,開辦成人主日學,開設景美教會,購置林森南路教育中心在翁牧師任內相繼完成。過去以主曰禮拜為重心的濟南開始轉向多元化。教會也在同時期開始向政府積極交涉收回被收歸國有的禮拜堂土地建物。
冷靜溫和的翁牧師在濟南任內,參與了當時台灣社會的多項重大公共事務。1977年,翁牧師參與長老會草擬「人權宣言」。當時,總會議長出國請假,翁牧師以副議長身份與總幹事高俊明牧師具名簽署「人權宣言」。在勘亂戒嚴的白色恐怖時代,風聲鶴唳,參與的成員都事先寫好遺書,這是須要勇氣的壯舉。美麗島事件時,翁牧師號召濟南會友關心受難者家屬,會友熱心回應,濟南成為受難者家屬的關懷中心。翁牧師積極關心二二八事件的受害者,1990年12月8日,「曠野社」在台北市浸信會懷恩堂舉行「二二八平安禮拜」,由翁牧師以華語講道,周聯華牧師以台語講道,訴求基督徒與教會消弭省籍的情結。翁牧師應聘擔任行政院「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牧師與師母常常探望南北各地受害者的家屬。翁牧師於1978年擔任總會第25屆議長。之外,先後擔任多項公職,包括南神董事長,樂山園董事,台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理事長,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理事。翁牧師長期參與新版台語聖經的翻譯工作,後來接替老友周聯華牧師擔任台灣聖經公會董事長,這是翁牧師生涯最後的公職。翁牧師所參與的都是喝清湯白水過日子,與名與利無關的事工單位。
師母潘富美一生協助翁牧師的牧會工作,是牧師得力的賢內助。她長期關心教會的弱勢者,亟得會友的敬愛。師母育有一男二女。長子志文為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糸教授。長女慧芳曾為美國華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執事,次女慧真前為馬偕醫院社工師,曾為濟南執事。翁牧師的子女服務社會都有傑出的貢獻,也熱心服事教會。翁牧師人文素養豐富,愛好繪畫與古典音樂。兩年前,師母為頸椎引起的神經痛所苦,遷居新竹,就近接受子女的照顧。近年,牧師的宿疾肝病復發,作過幾次的電燒。今年八月不適,再度住院。八月30日凌晨,在無病痛,未插管,子女陪伺之下,安息歸返天家,得年九十。
回顧翁牧師的生涯,少時家貧,刻苦求學的艱難歲月並未形成他刻薄勢利的個性。他敦厚仁慈,積極樂觀的性格是得自父母的愛。在人生起步的階段,罹患肺結核痊癒的過程,使他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上帝的大能與信實,使他終生信靠上帝,也學到憐憫與謙卑。上帝是如此預備他的忠僕。爾後,翁牧師接觸的對象亟為廣泛,從李登輝總統,台塑王家到孤寡老弱,翁牧師一一誠懇應對,從來不敷衍。特別對於哀哀無告的弱者,翁牧師常常默默地伸出援手。
值得重視的是翁牧師的牧會風格。他重視主日講道,他的講章平實,不賣弄,不訴求感動,冷靜論述,目標是引導信徒思考並實踐。他特別重視關懷,牧師夫婦親自帶領長執探訪,尉為風氣。就事工的推展,翁牧師鼓勵長執主動思考規劃,充分授權。他不是鉅細靡遺,親自親為的典型。針對他是無為而治的批評,筆者曾經聽過翁牧師的回應,他說上帝賦予人類人格與選擇權,上帝不強制人。牧師牧養的是「人」,不是物品。他也相信人向善的可能性。所以,他尊重每個個人,鼓勵自動自律,以激發每個人的潛能。翁牧師常說強勢領導下的長執永遠長不大,領導者一卸任,人亡政息。他的目標是種樹成林,不是蒔花種菜。濟南的同工可以應証翁牧師的牧會風格。
與翁牧師同年代的長者都經歷過匱乏窮困的童年,經歷過日治,空襲,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他們共同的identity是熱愛台灣的台灣人,翁牧師也不例外;然而,翁牧師不喊口號,不熱衷政治,他以引導人重生作為一生的志業。他分辨傳道人與社會改革運動者的分際,持守教會與社運團體的分際,生涯忠於傳道人的職守。他熱愛教會,熱愛他的羊群,他以引導台灣人重生要來改變台灣,柔和謙卑的翁修恭牧師是熱愛台灣的上帝忠僕,正如主耶穌的教導:
馬太11:28-29:「凡勞苦擔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裏來,我要使你們安息。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向我學習;這樣,
你們的心靈必得安息。」
1931年10月6日,潘富美牧師娘出生於台中神岡大社。父親潘萬祝與母親潘阿味,家中有一兄及一弟,自幼信主,成長於基督教的家庭。父親是一名服務於地方上的藥劑生,極為重視信仰及孩子們的教育。
翁牧師娘自幼聰慧,就讀台中女中時成績優異,原本獲得畢業後保送台北師範大學的機會,但因她15歲時母親因病去世,家庭的變故加上時值戰亂時期,翁牧師娘必須擔起照顧2歲的弟弟及為家庭奮鬥的父親,故而忍痛放棄升學機會。她一肩扛起分擔家庭的責任,期間也曾任職國小教師,以及在豐原教會附設幼稚園擔任教職。
翁牧師娘個性溫柔善良,在教會待人謙和並熱心服事神。1956年在呂春長牧師的介紹之下與翁修恭牧師結婚。婚後跟隨丈夫服務於潮州教會,之後翁牧師因健康問題,轉往埔里療養。牧師娘陪伴牧師走過人生的幽谷,期間並在山地從事婦女教育事工。幸蒙神的恩典,翁牧師的健康日漸恢復,於1965年在台中三一教會牧會,後獲得機會於1966年前往英國劍橋進修兩年,1968年轉往美國攻讀神學碩士,於1969年返台。牧師出國的三年期間,牧師娘養育三名年幼子女與公婆同住,並在台中衛理幼稚園任職。牧師回台後,在南神任教,全家也遷往台南生活四年,迄1973年翁牧師應濟南教會聘請,擔任第八任牧師直到1994年,後又於1995年暫代牧師兩年。
牧師娘盡心協助翁牧師的牧會工作,是牧師得力的賢內助。她勤於問候關心會友,操持會內事務,在當時教會尚未聘請幹事的年代,她扮演全職牧師娘的角色。從禮拜堂、辦公室(即牧師館)到後廳廚房,都可見她忙碌的身影穿梭於其中。她清楚並協助管理會內大小事,甚至連縫補詩班的詩袍也親力親為。牧師娘與婦女團契的夥伴們,在教會服事中培養出極佳的默契。為了配合教會活動,她們每每能端出一大桌的美食,使會友的口腹感到滿足。在辛苦的背後,能與同工夥伴相扶持,共享甘苦同蒙主恩,是她最津津樂道的事。
牧師娘育有一男二女。長子志文現為陽明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系主任。長女慧芳曾為美國華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執事。次女慧真前為馬偕醫院社工師,曾為濟南執事,現定居竹北在六家教會擔任執事。牧師娘的子女們皆服務於社會,並熱心服事教會。
2015年牧師娘為頸椎引起的神經痛所苦,遷居竹北就近接受子女的照顧。2017年翁牧師因宿疾肝病安息主懷,牧師娘痛失丈夫,五年來時時思念。幸蒙親友及會友時常來探訪,讓她心中得到溫暖和安慰。2022年七月牧師娘因腎疾住院,返家休息期間病情時好時壞,食慾及精神不復以往。八月6日中午,在家中安息歸返天家,得年九十二。
回顧牧師娘一生,雖少年時艱難,仍勤勉獨立,對家庭盡責。婚後與牧師同為主僕,熱愛教會,將主愛及教導確實實踐。她的精神與身影,將成為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及懷念。